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学部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小学部 > 学部新闻 > 学部新闻
教学工作简介
2015-09-02 19:49:00    作者:本校 来源: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浏览数:
   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一年多以来,我校的教学工作始终以引领教师 “上好每一堂课,向每一堂课要质量”为重点,学校借助“名师工程”锻炼教师队伍,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赢得了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可。

一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促进专业能力提升

1、青年教师拜师名门,搭设发展的高平台

    2014年6月,深刻影响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“名师工程”启动。诚聘30位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走进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,担当学校发展顾问,全校127名中青年教师拜在名师门下。


 




 

2.特级教师示范引领,教师探索课程改革

    一年来,一位位名师走进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课堂指导教学,走上学校的讲台示范教学,走进学校的名师讲坛引领教学。截至目前,名师顾问团成员来校指导超过100余人次,受益教师占全校总数的95%以上,名师做引路课,带领徒弟做课超过100余节。

 
 




 
3. 师徒进行专题研究,破解教学疑难问题

    教师们注重研究,把学习、实践、反思、交流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,从人人关注“我的课堂”到汇聚成共同研究“我们的课堂”,与吴正宪、刘德武、武琼、赵景瑞、马荣花、刘莹以及金毓骏、任弘等知名专家结成研究伙伴,一同开展专题研究。一年坚持下来,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,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学习、会教学、善反思的教学团队,在市区教学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。

 
 


二、夯实教学常规管理,优化教师教学行为

   面对不变的40分钟教学时间,各学科教师都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只有改变我们的观念,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,才能将为了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。因此,各学科共同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,提高教学实效性。
 
 

2.开展四课研究,聚焦课堂教学

    四课:即指说课、同课异构研究课、常态集体行政视导课及常态追踪课。教学部通过“会诊式”、“随访式”、“求诊式”等听课,及时向教师反馈听评课建议,切实提高了常态课教学质量。学校注重平时对各项措施的过程监控与信息反馈,加大教学的质量调研和反馈的力度,达到消灭差课、关注常态课、提升优质课的目标。

 
 


3.参加国家大赛,教研成果显著

    一年来,在名师的引领下,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。以骨干为龙头的校园名师梯队雏形已初步形成,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日益浓厚,实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双丰收。

 
 

   一年来,有六位教师参加参加全国“创新杯”课堂教学大赛,五位教师获得一等奖,一位获得二等奖;三位老师做区级评优课;有近百人次的教师的录像课、教学设计、论文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;学生英语剧比赛获北京市二等奖。
 
 


三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,满足学生发展需求

    搭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“三位一体”课程总体构架,即:艺术体育特长教育、科学技术创新教育,加学科校本培训课程。在以上每种课程“谱系”中整合课程门类,明确课时安排,修订校本教材,规范课程标准,使之成为独具特色、内容全面丰富的校本课程教材体系。现已完成的校本教材有:《成语接龙》、《古诗文赏析》、《日积月累》、《体育家庭作业》等,正在编写的有《老北京文化》、《美术、书法校本课程》等学校特色课程,教材研发拟将采取边编写,边试验,边听课,边总结,边修改的方式,增加教材的实践性,针对性,保证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。
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每一位教师深知:“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良好发展,拥有可持续发展力。”我们爱我们的事业,爱我们的学校,更爱我们的学生,因为我们坚信“有爱才有一切。”凭着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建校以来形成的“爱”的信念,“实干”的精神,“严谨”的特质,“真诚”的情怀,我们会战胜所有困难,去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,为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教育品牌增辉。因为我们的校史告诉我们:“每一滴汗水都将成为积累,每一次创新都将成就发展。”